据报道,《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25192-2022)新国标即将在2022年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此次新国标与2010年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对“再制干酪”的定义有所差异。
新国标中,再制干酪的原料干酪使用比例调整到50%及以上,而将添加15%到50%原料干酪的产品定义为干酪或奶酪制品。在业内看来,新国标的落地或给行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和产品创新风向带来一些改变。
众所周知,奶酪是由牛奶经浓缩、发酵而成的奶制品,被称为“奶黄金”。奶酪按照原料成分、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原制奶酪(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
原奶制作奶酪的产出率为10:1,奶酪的蛋白质和钙含量是牛奶的8-10倍、维生素A含量是牛奶的6倍、锌铁含量更是超过牛奶的10倍。
而再制干酪,就是以干酪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添加其他原辅料,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市面上常见的儿童奶酪棒、熏制奶酪、奶酪片等均属于再制干酪范畴。
来自欧睿国际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再制奶酪占比达到了80%。消费者购买奶酪的原因除了口感顺滑、细腻外,营养价值也是消费的人考虑的因素之一。
按照现行标准,再制干酪产品中干酪添加量只要大于15%即可。但按照新国标规定,“再制干酪”中干酪比例应大于50%,干酪含量比例在15%-50%区间的产品只能称为“干酪制品”。
“基于成本和口味因素的考量,目前市场上的再制干酪产品中,干酪含量普遍不高,有的含量在20%,有的含30%。新国标将产品分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并以干酪含量分别进行定义,就希望以此提升再制干酪的质量水平。”有业内人士指出。
有媒体统计,我国的“再制干酪”市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干酪使用比例在15%~50%之间。
多位受访乳企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新国标大幅度的提高了再制干酪产品的干酪含量,也代表着产品成本大幅度的提高,比如从25%添加变成51%添加,干酪成本就要翻倍,进而提升了行业门槛,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部分,将以次充好的产品剔除出去。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里,并不代表“干酪制品”就属于低端产品,而是让奶酪制品能有更多的口味和选择,对于壮大中国特色奶酪品类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国内消费者的口感与西方还有较大区别。
从奶酪的行业大盘走势来看,近两年奶酪行业的发展可用“惊艳”一词来形容。来自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上的消息称,2021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多了6.5公斤,特别是国内奶酪消费迅速增加,再制干酪品类2年市场总量翻倍。
在业内看来,国内乳制品消费的增长背后,一方面来自于国内消费者出于健康需求,增加了乳制品消费的总量;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乳制品消费“由喝到吃”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增长,特别是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奶酪品类的爆发。
同时,人均奶酪消费量上,2020年美国达到10.4公斤,日本为1.8公斤,而中国仅为0.18公斤,由此可见国内奶酪消费潜力巨大。
欧睿咨询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奶酪消费达到131亿元,相比于2019年79亿元增长了65.8%,其中再制奶酪为97亿元,相比于2019年几乎翻倍。
尤其是儿童奶酪棒这个新品类的崛起,让百吉福、安佳等外资品牌,伊利、蒙牛、光明等传统乳企以及妙可蓝多、妙飞、奶酪博士、吉士汀、认养一头牛等新兴玩家纷纷加大奶酪赛道投入,企业与资本的融合也慢慢变得深入,竞争持续升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奶酪行业前五名企业市场集中度已达到了64.2%。
但随着奶酪市场的扩大,不断有新兴品牌进入,许多品牌为了获取市场占有率开始大力低价促销,价格战这种不良现象在去年频繁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奶酪棒产品的走红,目前奶酪终端市场充斥着各种品牌的奶酪包产品,它们不仅品类同质化,在包装设计、卖点、配料上都出现了高度同质化问题。
“在产品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就只能集中在价格这一块。”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价格上的合理竞争有利于整个品类渗透率的加速,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奶酪作为偏高端的食品,如果全行业陷入亏本“内卷”,将导致中国奶业向不正常发现发展。
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的本质,暴露了行业创新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些奶酪品牌只能利用概念炒作,吸引消费的人眼球。如目前儿童奶酪市场新概念频出,高钙、减脂、A2奶源、0蔗糖、有机等字眼抓人眼球。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新国标的出炉对于规范奶酪行业的行为会有较大帮助,干酪添加的越多并不代表口感就会更好,因此新国标会倒逼企业在品牌和渠道竞争之外,更加重视品质和工艺等提升,也会让行业竞争更加健康有序,行业分化也会促进提速。
2019年,一家叫“广泽股份”的地方乳企改名为“妙可蓝多”,凭借一支奶酪棒,精准地瞄准儿童人群,让妙可蓝多成了中国奶酪行业第一股,其2021年营收为44.78亿元,5年间增长近25倍,市占率更是从2018年的不足4%提升至2022年第一季度接近40%。
新国标出台后,妙可蓝多公司向媒体表示,新国标实施后,对生产再制干酪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望逐步提升再制干酪的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价格体系和利润水准也有望逐步改善。
与此同时,作为一条技术壁垒不高但毛利高达50%的赛道,妙可蓝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同行入局。这无疑使得奶酪棒赛道竞争愈发白热化。
除蒙牛2021年斥资30亿元收购了妙可蓝多外,另一位乳业巨头伊利业对奶酪市场虎视眈眈,毫不手软——2018年伊利成立奶酪事业部;2021年5月单独设立奶酪子公司“伊家好奶酪”;2021年4季度上市常温奶酪棒,并利用优势渠道网络进行铺货,2022年前半年,奶酪业务的市场零售额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近4个百分点。
甚至,市场曾传出伊利欲收购百吉福的消息。欧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19年、2020年中国奶酪零售市场中,法国知名奶酪品牌百吉福市占率均列第一。
而光明乳业也在不断加码这一市场。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投建的哈川二期、宁夏中卫、安徽淮北、安徽阜南等牧场项目稳步推进,为奶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产品研制方面,光明乳业进一步聚焦儿童奶酪棒等细分市场,今年8月企业就同时展出光明优倍牛奶浓醇高钙奶酪棒、光明芝士片、光明马苏里拉芝士碎三款明星奶酪产品。
就好似在营养健康这一卖点上,蒙牛推出6倍钙奶酪棒并且还在之前产品的基础上减糖25%、减盐25%;奶酪博士则在今年升级旗下A2白金奶酪棒,采用珍贵的A2牛奶代替水将干酪添加量增加至66%,超国标干酪标准含量的4倍还多,此外产品还添加了DHA、维生素D叶黄素酯等营养成分;至于妙飞则主打“0蔗糖,更健康”的品牌理念,推出0蔗糖奶酪棒,运用罗汉果提取天然代糖和包括赤藓糖醇在内的更多天然来源成分。
毫无疑问,新国标即将落地振奋了行业信心,为市场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中国奶业协会在2022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奶酪创新发展助力奶业竞争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奶酪产量达到50万吨,全国奶酪零售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官微、电子商务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