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新闻记者 郑塞雯 摄影报道)躲过雪糕“刺客”,难逃酸奶“打劫”。曾经货架上5块钱以内的酸奶似乎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添加了各种“料”的花样酸奶,酸奶也逐渐走向高端化。9月17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走访了海口市部分商超发现,有的品牌的酸奶价格甚至超过70元/瓶。
9月17日下午,记者前往了位于海口市龙华区万象城的某精品超市发现,在该超市内所售卖的酸奶口味多样,且有不少酸奶属于进口产品,售价均不低于10元,其中一款名为艾美牌草莓风味酸乳在酸奶售卖区内售价最高,为79.8元,净含量为1000毫升。“我们这里没有3块、5块的酸奶,我们卖的酸奶大多都偏向高端。”负责该酸奶售卖区的销售员和记者说,该超市销量最好的为一款日式风味的酸奶。
随后,记者又依次走访了位于友谊阳光城的旺豪阳光超市与罗森便利店注意到,在旺豪阳光超市内的酸奶价格较低,低于5元的酸奶也有不少。而在罗森便利店内,售价最低的酸奶为5元的伊利“一杯优酪”。
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各个商超售卖的酸奶不仅口味多样,有的还打上了“控甜”“无糖”“0脂肪”等标签,有的添加了水果果粒,更不可思议的是的标注了“活性乳酸菌”,酸奶瓶身上还标明了脂肪含量的多少。
记者打开某电子商务平台搜索“酸奶”发现,“酸奶0蔗糖”“酸奶大桶装”“酸奶气泡水”“酸奶发酵菌”占据了搜索词条前四,而该电子商务平台上所售卖的酸奶口味更丰富,有的搭配与酸奶混合食用的坚果、巧克力等进行售卖,有的使用了丹东产地的草莓,并以此为卖点标注在包装上,还有的不仅添加了果粒,还加入了燕麦……而其中一款蒙牛纯甄常温风味酸奶月销量最高,售价为59.9元一箱,月销量超过10万单。
“以前经常能看到挨家挨户门口上挂着酸奶盒,当时可以预订牛奶或者酸奶,都是原味,价格也就3块钱左右一瓶。”90后王女士回忆道,在她的印象中,过去的酸奶口味虽比现在单一,但价格实惠,而如今的酸奶口味多样,价格也随之升高,走向高端化,对她而言也慢慢成为了“奢侈饮料”。
王女士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快递服务的时效提高,过去的乳品预订服务也逐渐消失。“至少我是不会为高价酸奶买单的。”王女士说道。
“我平时都喝伊利、蒙牛之类的酸奶,一盒大约5块钱。”李先生是一名酸奶爱好者,偶尔也会买其他口味尝尝鲜,一次购买一箱,一箱酸奶不超过70元,瓶装酸奶则看分量购买。“只要价格相差不是太多一般都可接受,酸奶不是必需品,如果要花较多钱购买的话我正常情况下不会考虑。”
李先生表示,近年来酸奶市场逐渐扩大,过去超市乳制品多以售卖纯牛奶为主,冰柜内的酸奶种类屈指可数,而如今酸奶的种类五花八门,厂家也慢慢变得多,价格开始慢慢上涨,各种酸奶的价格差距也逐渐拉大。“那些3块钱一盒的酸奶,已经非常困难找到了。
据《2021年中国乳业行业运行大数据及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乳制品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将逐渐走向“高端化”“健康化”“功能化”。
乳液分析师宋亮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之所以消费者有酸奶变贵的感受,是因为新品集中走向高端化。2013年以前,伊利、蒙牛、光明等乳品企业占据了酸奶行业的大头,以生产常温酸奶为主,直到2017年,这三家乳品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合计达59%,新兴品牌难以切入市场,需要寻找新的领域。而在酸奶行业中,中高端市场也因其规模不大便一直不被这三大巨头所重视,于是新兴品牌便以此为切入点,将酸奶高端化,切入酸奶市场。
据相关新闻媒体报道,2013年,日本明治保加利亚式酸奶加入了中国酸奶市场,当时国内酸奶普遍为2至3元,而新加入的这款酸奶则售价6元,但其以较高的颜值及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自此以后,高端酸奶市场也开始被各类企业争夺,推出各式各样的高端酸奶产品,有的单价甚至超过20元一杯。
但其实,高价并不等同于高品质。宋亮介绍,普通酸奶会添加明胶而提升产品黏性,而高端酸奶一般都会采用乳清蛋白粉或稀奶油,在提升产品黏性的同时提升产品口感,但二者之间成本相差并不多。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高价酸奶并不代表真正的高品质,甚至有的高端酸奶品牌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而采用代工模式,而在饮食业中,完全依靠代工的话,就会增加在产品的品控和安全追溯上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风险。